资料:历届三中全会回顾(1978年-2008年)

发布时间:2016-10-25来源:转载自人民网 编辑:唐璐 马焘焘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22日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的历史起点,是次会议提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建议”,自此,中国进入全面经济建设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20日 
   
  十二届三中全会,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全面展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会议提出“推动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表明改革正式由农村走向城市和整个经济领域。
   
  会议的突破性进展体现在:第一,明确提出实行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第二,指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改革思路;第三,推进价格体系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指出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应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充分重视经济杠杆的作用;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十三届三中全会 1988年9月26日-30日 
   
  十三届三中全会,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为改革的推进扫除障碍。通过了《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坚持改革、开放总方向的前提下,认真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治理经济环境主要是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整顿经济秩序,就是要整顿目前经济生活中特别是流通领域中出现的各种混乱现象。
   
  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11-14日 
   
  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计划、财政和货币三位一体的调控。
   
  十四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正式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方针,中央层面上最大的改革是建立计划、财政和货币三位一体的宏观调控体系,政府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国民经济,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财政上要求提升财政收入占比,提出分税制改革,中央财政不再向银行透支;货币端明确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发展以银行融资为主的金融市场;国企改革方面强调现代企业制度,推行公司制和股份制;价格方面要求放开竞争性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首次提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并明确要重点发展;社会保障方面首次提出引入个人账户。
   
  十五届三中全会 1998年10月12日-14日 
   
  十五届三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目标和必须遵循的方针,对中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制定了推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政策措施。
   
  十六届三中全会 2003年10月11-14日 
   
  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改革要点在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要求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财政方面要求统一税制,坚持宽税基低税率原则;金融方面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直接融资,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国企改革方面要求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破除垄断;价格方面要求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产业类型上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十七届三中全会 2008年10月9日-12日 
   
  十七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入。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最大的突破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版权所有: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辽宁总队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青年大街322号

电话:024-23848552  辽ICP备19009775号-1 邮编:110004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聚艺科技

网站数据概况 - 今日访问人数 今日访问量 本月访问量 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