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提交的《全国重要地质遗迹资源调查评价方法创新与应用》成果,首次系统查明和科学评价了全国6228 处重要地质遗迹资源,制定了针对不同地质遗迹类型的调查评价方法体系,推动了全国地质遗迹调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近日,该项成果荣获2017 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奖一等奖。
据了解,该项成果摸清了地质遗迹的类型、范围、特征、价值和保护现状,建立了全国重要地质遗迹调查数据库,初步总结了全国重要地质遗迹的分布规律;创建了基于“学科+成因”的地质遗迹分类方案,制定了针对不同遗迹类型的地质遗迹调查评价方法体系,主持并编制了我国首个《地质遗迹调查规范》行业标准,推动了全国地质遗迹调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在调查方法上,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基础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的方法,还研发了全流程数字化地质遗迹调查系统,创新地将激光扫描和无人机技术应用在地质遗迹调查中,大大提高了工作精度及工作效率。此外,该成果还详细总结了具有代表性的地质遗迹时空分布规律,创新提出了八阶段丹霞地貌演化模式和三阶段花岗岩地貌演化模式;为赣南和乌蒙山区扶贫提供订单式服务,创新了地质遗迹调查支撑服务脱贫攻坚和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
该项成果的创新和应用,引领了我国地质遗迹调查理论和方法研究,在普及地学知识、支撑地质遗迹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助推精准扶贫和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