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生态生产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模式透视

发布时间:2019-01-07来源:转载自《自然资源报》张桦


  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指引下,在发展绿色矿业大潮的推动下,一些地方开展了废弃矿山修复探索实践,取得了积极的新成效。


  探索出复绿复垦、景观再造、产业植入等模式


  现阶段我国矿山修复一般有三种做法,即1.0 模式、2.0 模式和3.0 模式。


  1.0 模式称为“ 双复模式“,即复绿和复垦模式。以荒山变绿、土地复耕为主要目标。这是目前国内矿山修复最普遍的模式。


  2.0 模式是景观模式,显著特征是生态升级,在1.0 模式基础上,由普通绿化升级为生态景观。其终端产品一般是矿山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如徐州市潘安湖湿地公园、河南永城日月湖生态公园、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等。


  3.0 模式是产业模式,其显著特征是产业融入,即在2.0 生态升级的基础上,植入相关产业,由静态的矿山变成动态的经济体,通过生态升级、产业植入尤其是劳动者和消费者的进入,使废弃矿山内部生态生产力被激活,继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如建立在矿坑之中的上海佘山深坑酒店;建立在废弃矿山之上的宁波吉利赛车场;建立在采煤塌陷区上的安徽淮南浮动太阳能电站等。


  三种模式的主要区别与特征为:


  1.0 属于基础模式,2.0 属于物理形态升级模式。基本目标达到了使废弃矿山生态安全性好起来,被毁坏的矿山绿起来、美起来的目标。因没有产业植入,当地社区没有做到富起来。


  3.0 模式是以产业导入为特征的矿山修复模式。基本目标是在绿起来、美起来的基础上使当地农民富起来,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基本特征是,在矿山修复之初即以生态产业化思维,考虑如何以产业植入的方法利用好这片废弃矿山,尊重土地并最大化利用土地,以与当地各种要素基本匹配的前提下导入合适产业,通过一项或多项产业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提供致富条件,为当地财政提供可持续的税收,为地方经济发展打造一个或多个经济增长点。


  1.0 模式改变了废弃矿山的外部形象;2.0 模式优化了废弃矿山的生态形象;3.0 模式在1.0、2.0 的基础上,激活了矿山土地内在经济属性,具备了产业形象,使生态价值提升后的矿山具有了产业价值和经济价值。如上海佘山深坑酒店,原来是佘山镇轧石场开采石料留下的一个深达80 多米的矿坑,修复之初有三种修复方案:一是填坑复绿;二是填坑造景,改变生态;三是利用深坑,植入产业。这三种方式正好对应了矿山修复的1.0 模式、2.0 模式和3.0 模式。人们现在所看到的、由上海世茂集团打造的被誉为“现代建筑奇迹”的佘山深坑酒店是3.0 模式的代表作。该酒店充分利用已有矿坑,一反向天空发展的传统建筑理念,下探地表88 米,依附深坑岩壁而建,酒店共19 层,坑外3 层,坑内16 层,其中水下2 层。总建筑面积61087 平方米,建有336 间豪华客房,所有房间全部设有观景露台,将坑内景观尽收眼底。该项目攻克了64 项技术难题,完成41 项国家专利。项目总投资约100 亿人民币,是世界上首个在坑内建设的五星级生态酒店。它创造了废弃矿山再利用、化腐朽为神奇的奇迹,是3.0 模式的典范之作。


  矿山修复要因地制宜


  矿山修复采用哪种模式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刀切,不能因为3.0 模式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就一味追求3.0 模式。生态价值永远是矿山修复的主导价值。


  运用3.0 模式需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一要空间条件优越。距离城市较近,产业项目可以接受一定的商业辐射和人群支撑。二要资源条件独特。矿山周边具备一定资源优势,如南京汤山矿坑公园,巧妙地利用当地优质的温泉资源,把矿坑公园打造成温泉小镇,吸引了大批游客,创造出比石料更高的附加值。三要依托旅游景点。如鄱阳湖与庐山之间的高岭土矿,修复过程中,考虑到庐山每年700 多万游客吃住游乐购物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植入餐饮、康复、土特产品的服务,同时利用一流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把满目疮痍的高岭土矿打造成“山上绿、山下富、农民游客两相娱”的产业新格局。四要产业要素具备。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当地资源,优化各类要素,发展特色产业。产业门类不拘一格,可一产、可二产、可三产;可制造、可旅游、可康养。如依托于石头雕刻艺术传统的石雕小镇,依托于青山丽水资源的康养小镇等。五是矿山自身应具有旅游价值。如贵州铜仁万山镇汞矿修复、工业旅游产业项目,将满目疮痍、矿尽城衰、功能废弛的废旧矿区变成如今宜居、宜业、宜游的“ 朱砂”活力小镇。其绵延纵横、上下交错的地下矿道,总长970 公里,号称“地下长城”,成为难得一见的地下景观。这一类矿山在修复之初已成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未来的价值甚至可能比其采矿创造的价值还要高。


  把废弃矿山变成绿水青山是发展智慧的觉醒


  把废弃矿山变成绿水青山,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是新时期发展方式的转型,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的智慧觉醒,是矿山地质人责任使命的升华。如何实现这一变废为宝的过程?须坚持“三个结合”:


  一是三种模式要有机结合,不要生搬硬套。要根据矿山实际和区位实际,适合哪种模式采用哪种模式,有时三种模式可以交叉运用:部分区域植入产业,部分区域建成公园,部分区域铺成绿地,要因地而宜,因项目而异。要突出生态优先原则,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适度发展产业,生态才是修复矿山的主体。


  二是矿山修复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从分布看,矿山修复载体极少在城市,大部分在农村,矿山不美,乡村难美。美丽乡村建设包含了矿山修复,矿山修复是振兴乡村重要组成部分。矿山修复要与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有机结合,实现空间再造、生态再造、产业再造。3.0 模式矿山修复要努力打造成美丽乡村建设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将矿山修复与地方经济新引擎打造有机结合。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关键期。艰难的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中国大部分城市在工业化后期的主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生态产业如何替代传统产业,绿水青山如何替代传统资源?对于资源依赖性和资源枯竭型的城市而言,不仅是思考,更是选择。要从战略高度把矿山修复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大量植入生态产业、环保性产业和创新型产业,以生态财政逐步取代土地财政。利用矿山修复,打造新型生态产业链,培育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矿山修复实践中如何植入产业、体现生态产业化?一是树立强烈的资源意识和产业意识。资源意识就是把废弃矿山也作为国家资源看待,体现地矿人对土地认知的高度;产业意识就是让产业思维成为矿山修复的主导思维。


  二是在修复前一定要做好顶层设计。修复之后的矿山成为什么模样?形态如何?生态如何?产业如何?就业如何?资源如何利用?等等,这些都是顶层设计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三是坚持产业定位优先原则。矿山修复必须先定模式方案和产业方案,再定修复方案。这样可以降低修复成本,实现最经济的修复效果。上海佘山深坑酒店如果填坑造地修酒店,不仅失去了世界第一个五星级的深坑酒店,还会增加数千万修复成本,并失去了后续巨大的价值空间。


  总之,生态不仅是一种自然背景,也是一种生产力,生态生产力被激活的过程,就是“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的过程。相信通过有效植入产业,使矿山修复与产业结合,将使生态效益更加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

版权所有: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辽宁总队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青年大街322号

电话:024-23848552  辽ICP备19009775号-1 邮编:110004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聚艺科技

网站数据概况 - 今日访问人数 今日访问量 本月访问量 总访问量